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面试热点 - 山西面试热点 - 正文

山西省考2014面试热点:电梯命案不断

来源:2exam.com 2014-8-15 22:27:29

ü 热点概述

  2013年7月14日,湖北襄阳一写字楼内13人电梯挤18人。工作人员协调无效。由于严重超载,电梯直接从1楼下坠到负一楼,此次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让我们每一个人再次关注电梯安全问题。

  仅以2013年5月14日-5月16日为例:

  5月14日,湖北宜昌西陵区CBD沃尔玛超市中正在运行的一个手扶电梯发生致命断裂事故,导致一位老婆婆与电梯一起坠落,当场身亡。

  5月14日,西安红庙坡幸福家园小区,55岁的杜女士在电梯门打开后迈入门内,此时电梯的轿厢并未到达。杜女士顺着电梯井从15层跌落,当场死亡。

  5月15日,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松园北13号长虹大厦1号电梯发生事故,电梯下行至3楼,深圳某医院实习生王某走出电梯时,电梯门关闭,王某被挤压身亡。

  5月16日,一名61岁老人坠入云南玉溪市中医院住院部大楼电梯里。被救出来时,已经失去生命特征。

  ü 相关评论

  @新浪网评论:先做好安全质量检查工作吧,有的单位或者开放商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一些质量次的电梯,再给质检部门串通,就这样把人民的生命弃之不顾。。

  @中新网友称:电梯的质量是第一保证,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正确使用电梯的方式方法。以及做好电梯监控工作,因为一些监控盲区,也是犯罪分子高发的地段。

  ü 模拟题

  对于近年来电梯频发的命案事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ü 参考解析

  从心理学上讲,18人挤电梯无人退出属于旁观者效应。由于人数较多,群体中个体的责任感就相对变得很弱。每个人都在期望别人承担责任、主动退出,结果反而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彼此不够谦让和礼貌,导致事故的产生。

  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没有考虑楼盘的人口容纳量与电梯数量及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电梯数量,或是改用价格更为低廉的小电梯、慢电梯,造成小马拉大车现象,当出现上下班高峰期,这种供不应求的现状就更为突出。此外,电梯运营后,后续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更为重要,而往往后续的检查工作某些电梯运营商流于形式,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没出事不负责,一旦出事,才重视。

  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物业部门对于公共建筑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政府对于电梯的各项规定中,大多偏向于电梯运行安全的等方面,而对于电梯的数量或者运行速度等方面则无明确的硬性规定,这就成为一些开发商钻制度空子的通行证。

  中国式挤电梯往往发生在写字楼。由于各公司上下班时间撞车,造成空中塞车的小高峰。因此,一方面我们倡导在遇到电梯超员时,要能够彰显出自己的谦谦君子,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乘客自身素质不高,试想如果要多等上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等下一班电梯,从而面临着由于迟到所带来的扣奖金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宁愿挤一下,也不愿意去做妥协,因此,除了倡导大家乘梯要礼让之外,最根本的还需要我们的政府,对于写字楼等人员较密集的公共建筑,应明确规定电梯数量和承载效率,满足使用需求;同时,物业部门应协调业主公司,错开上下班时间,实施有效分流,避免集中出行。

  其实很多电梯的安全事故是可以人为去避免或者大大减少他的损失的,我们要对电梯有敬畏之心,乘梯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随时观察电梯的变化。乘梯之前,门开了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电梯也跟着上来了,要扫一眼里面是空空的井道还是轿厢,万一有的时候发生故障门开了,轿厢却没上来,一脚踏进去就真的是万丈深渊了。而出电梯的时候,也要注意电梯有没有卡在两层之间,万一没平层,不要着急走出去。走出轿厢的时候要快进快出,不要逗留,更不要用手脚去遮挡电梯门,从而确保生命的安全。

  最后,电梯的安全问题仅仅是公共安全事件的一个很小的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公交车安全问题、地铁安全问题等,只有科学的设计、全面的预防以及及时的维护才能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产生,从而给广大百姓提供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